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模型对食管异物患者发生穿孔风险的预测价值
    黄卫, 张琴, 宋聪颖, 王萍, 陆远强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 15 (06): 466-470.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2.06.005
    摘要 (105) HTML (0) PDF (1077 KB) (69)
    目的

    利用可解释的人工智能方法研制一种算法,用于预测食管异物患者发生穿孔的风险。

    方法

    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数据。将427例食管异物患者分为训练组(298例)和验证组(129例),使用随机森林(RF)进行特征降维。使用7种机器学习方法来建立模型,包括极端梯度提升法(XGBoost)、RF、Logistic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KNN)、决策树(DT)和贝叶斯优化后的极端梯度提升法(BSXGBoost)。根据曲线下面积(AUC)选择最佳模型。使用决策曲线评估临床收益。采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方法来解释最佳模型。

    结果

    BSXGBoost模型取得了最佳性能(AUC=0.837)。决策曲线显示,BSXGBoost模型的阈值概率在0.040至0.649(或0.69至0.85)时,其净收益优于其他模型。SHAP分析显示,主轴长度、嵌顿持续时间、年龄和主轴长度与小轴长度之比是对BSXGBoost模型贡献最大的4个变量。此外,SHAP力图展示构建的模型是如何将穿孔结局的个体化预测可视化的。

    结论

    BSXGBoost模型对预测食管异物患者发生穿孔的风险有较高价值,SHAP方法可以提高机器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结果背后的原因。

  • 2.
    行体外膜肺氧合患者脑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张忠满, 朱轶, 李伟, 安迪, 邹乐, 夏雨, 丁涛, 时育彤, 陈旭锋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 15 (06): 454-459.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2.06.003
    摘要 (109) HTML (0) PDF (1080 KB) (68)
    目的

    研究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患者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行ECMO治疗的105例患者。根据ECMO上机期间是否出现脑出血将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4例)和无脑出血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行ECMO治疗患者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结果

    脑出血组和无脑出血组患者血小板计数(U=382.000,P=0.016)、肌酐(U=419.000,P=0.040)、丙氨酸转氨酶(U=396.000,P=0.023)、凝血酶原时间(U=379.000,P=0.015)、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U=394.500,P=0.022)、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χ2=3.883,P=0.049)、血小板输注量(U=372.000,P=0.010)、血浆输注量(U=399.000,P=0.015)、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最低值(U=291.000,P=0.001)和凝血酶原时间最长值(U=341.500,P=0.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ECMO期间血小板计数最低值[比值比=0.614,95%置信区间(CI)(0.408,0.923),P=0.019]为ECMO治疗患者脑出血的保护因素。血小板计数最低值预测ECMO治疗患者出现脑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799[95%CI(0.667,0.913),P<0.001],最佳临界值为49.5 × 109/L时,其敏感度为58.2%,特异度为92.9%。

    结论

    ECMO期间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与患者并发脑出血风险相关,血小板计数最低值越低,出血风险越高。

  • 3.
    脓毒症患者铁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
    刘秦杰, 吴婕, 吴秀文, 任建安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 15 (06): 495-499.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2.06.013
    摘要 (248) HTML (0) PDF (579 KB) (65)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炎症反应失调引起的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一类疾病[1]。近年来,研究发现脓毒症时机体铁代谢失调对疾病进展起到重要作用[2]。铁是生物体核酸合成、能量产生及免疫功能维持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病原体生长所必须的营养要素。感染时,机体通过降低血清铁浓度来限制其被病原菌所掠夺,即"营养免疫"途径[3]。但是,长时间或过度营养免疫也会导致胞内铁增多,从而促进铁的酶活性和强氧化作用,加剧炎症,触发细胞死亡并最终导致多器官损伤。本综述将讨论脓毒症时铁代谢的最新进展,阐明脓毒症患者铁紊乱的影响,总结新型铁靶向药物的临床转化应用,为脓毒症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4.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血清微小RNA-126变化的临床意义
    齐旭浩, 卢凯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 15 (06): 486-489.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2.06.010
    摘要 (57) HTML (0) PDF (639 KB) (64)
    目的

    检测血清微小RNA-126(miR-126)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循环中的改变,并探讨其与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枝循环以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造影结果为CTO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Rentrop分级,将65例患者分为侧枝循环良好组(30例)及侧枝循环不良组(3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血常规、血生化结果。提取血清RNA,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26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miR-126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6对CTO侧枝循环形成的诊断价值。比较血清miR-126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情况。

    结果

    侧枝循环良好组患者血清miR-12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侧枝循环不良组[(25 ± 8)vs.(6 ± 4),t=8.745,P=0.001],并且miR-126与LDL-C、BNP、TnI均呈负相关(r=-0.645、-0.589、-0.625,P=0.041、0.012、0.021),与LVEF呈正相关(r=0.618,P=0.038)。miR-126诊断CTO侧枝循环形成良好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95%置信区间(0.820,0.939),P<0.001],在最佳截断值15.17处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88.7%。根据miR-126最佳截断值15.17将所有CTO患者分为高表达组(31例,miR-126 ≥ 15.17)和低表达组(34例,miR-126<15.17)。所有患者随访1年发现miR-126高表达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35%(6/31)vs. 35.29%(12/34)]和病死率[6.45%(2/31)vs. 14.71%(5/34)]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χ2=2.057、1.150,P=0.015、0.028)。

    结论

    miR-126参与CTO患者侧枝循环的形成,其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 5.
    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患者227例分析
    余霓雯, 陈成, 王玉婷, 盛寅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 14 (01): 41-44.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1.01.008
    摘要 (91) HTML (0) PDF (586 KB) (33)
    目的

    探讨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的住院患者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的227例住院患者,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将其分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组(62例)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组(16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65岁、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使用情况。

    结果

    CRKP组年龄<65岁者显著多于CSKP组[59.68%(37/62)vs. 43.03%(71/165),χ2=5.016,P=0.015]。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主要包括脑卒中、颅脑外伤、肿瘤(除肺癌)、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排名前3位的基础疾病分别为脑卒中、颅脑外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RKP组患者胃管置入[82.26%(51/62)vs. 59.39%(98/165)]、深静脉置管[69.35%(43/62)vs. 50.91%(84/165)]、导尿管置入[83.87%(52/62)vs. 61.21%(101/165)]、气管插管[59.68%(37/62)vs. 41.21%(68/165)]、有创机械通气[62.90%(39/62)vs. 52.12%(86/165)]以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情况[37.10%(23/62)vs. 10.91%(18/165)]均显著高于CSKP组(χ2=10.452、6.223、10.537、6.186、2.123、16.593,P均< 0.05)。

    结论

    侵袭性操作可造成CRKP显著增加,且CRKP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比例明显高于CSKP患者。

  • 6.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 15 (02): 89-97.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2.02.001
    摘要 (1202) HTML (3) PDF (653 KB) (29)
  • 7.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胃排空情况实施肠内营养分级护理的临床应用
    简福霞, 商璀, 陈浩, 梁泽平, 张玉珊, 韩秋菊, 敬慧丹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2): 172-176.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3.02.017
    摘要 (212) HTML (0) PDF (557 KB) (28)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指急性胰腺炎伴持续的器官衰竭,即器官衰竭> 48 h[1],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等特点,病死率高达10% ~ 30%[2]。由于炎症反应加重,存在的高代谢状态会导致机体能量被更多地消耗,并丢失大量蛋白质,出现持续性、进行性的营养不足和负氮平衡[3],而营养不足会增加SAP死亡的风险[4]。SAP患者在发病时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功能损害,且胃肠功能障碍在ICU各疾病中的发病率均较高,最高可达60% ~ 70%[5]。因此SAP患者需要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支持治疗。研究发现,与正常群体比较,SAP患者因胰腺水肿、坏死引起胰液到腹腔、毒素到血液,不同程度损害胃肠功能,诱导机体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现象,病因至今尚不明[6-7],可能与肠内营养暂停、中断等因素有关。患者呈腹泻、腹胀及肠梗阻等表现,若未及时治疗将影响机体营养摄入及预后效果,甚至危及生命,但护理中常常在患者存在胃排空障碍,仅仅是胃残余量(gastric residual volume,GRV)增多而肠道功能正常时,就停止实施肠内营养,导致肠内营养中断或滞后。虽然现在SAP患者提倡经胃喂养或口服[8],但国内仍未具有成熟的分级护理方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症医学科通过建立与实施分级护理方法,协助患者早期过渡到经胃营养。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明确胃功能与肠功能具有非一致性特点[9-10]。因此,在SAP病程早期,无肠内营养禁忌证可立即实施经空肠营养治疗[9],同时中医中的耳穴压籽[11]、中药灌肠[12]、针灸[13]等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基于此,本研究探讨SAP患者根据胃排空障碍特征行分级护理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 8.
    后颅窝静脉窦血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分析
    邱玲玲, 杨立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 10 (04): 284-286.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17.04.016
  • 9.
    消化道内镜治疗患者围手术期低血糖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郦鲁秀, 邢佳慧, 章凌红, 汤鲁敏, 郝璐, 许骁玮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3): 232-235.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3.03.010
    摘要 (238) HTML (3) PDF (570 KB) (27)

    随着内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消化道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消化道疾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消化道内镜治疗术前肠道准备,术中内镜下电切、电凝、套扎等侵入性操作,术后的禁食、禁饮等对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增加了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导致围手术期低血糖时有发生。围手术期发生低血糖会增加患者手术的危险程度和病死率,严重低血糖还会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甚至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2]。此外,反复的低血糖可加剧胰岛素功能衰竭,加快糖尿病大小血管的病变进程[3]。围手术期多次发生低血糖的患者还会增加长期病死率的发生风险[4]。围手术期低血糖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有效预防围手术期低血糖对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调查消化道内镜治疗患者围手术期低血糖的发生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10.
    亚甲蓝用于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盛树悦, 马少林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6): 496-500.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3.06.010
    摘要 (189) HTML (2) PDF (564 KB) (26)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诱发的危及生命的免疫性疾病和器官功能障碍,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1]。全世界每年有4 890万人罹患脓毒症,其中1 1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总数的19.7%[2]。脓毒性休克则是指由脓毒症引发的循环、细胞或代谢异常,并由此造成病死率增加[3-4]。在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患者中有近1/3的患者被诊断为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5-6]。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已成为全球卫生优先事项[7],然而相应的有效治疗药物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11.
    40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孙斌, 韩海霞, 吴立强, 周国军, 陈凯, 邱建清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 10 (02): 109-111.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17.02.008
    摘要 (54) HTML (2) PDF (524 KB) (25)
    Baidu(15) CSCD(5)
  • 12.
    中国重症-亚重症器官康复专家共识——肺康复篇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养工作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高压氧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公共卫生与医疗健康管理智库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2): 89-96.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4.02.001
    摘要 (611) HTML (3) PDF (658 KB) (24)

    重症-亚重症康复分别对应重症单元和亚重症病房所实施的康复实践,此阶段重要器官功能(脑、心、肺、胃肠、膀胱)的救治和维持不仅是诊疗关键,更是康复的核心内容。然而,器官康复的概念、主要适应证及其机制、阶段性目标和计划、相应康复干预技术及设备选择等目前尚未达成共识。随着康复医学临床工作的前移和深入,器官康复临床实践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化(如公共卫生事件、高难度肿瘤切除术后、各器官移植、谵妄等),对康复团队临床胜任力形成新的挑战。基于当前国内外临床实践和文献,征询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意见,达成器官康复初步共识。鉴于器官康复共识涉及的内容广泛,本文拟先围绕重症-亚重症阶段肺康复的常见临床问题,撰写专家共识,旨在初步搭建器官(肺)康复理论的系统框架,提高器官(肺)康复相关技术在疾病重症-亚重症阶段中的可操作性,为医疗机构规范实施器官(肺)康复提供工作思路和标准参照。

  • 13.
    外科ICU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 外科ICU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编审委员会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 14 (04): 265-268.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1.04.001
  • 14.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杨国彪, 孙小军, 徐萌敏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2): 138-140.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0.02.013
    摘要 (66) HTML (12) PDF (552 KB) (23)
    CSCD(1)
  • 15.
    免疫血栓形成——脓毒症中的一把"双刃剑"
    彭晓欢, 李莉娟, 张鸿彬, 郭晓嘉, 刘洋, 张连生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 15 (03): 241-245.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2.03.013
    摘要 (632) HTML (8) PDF (563 KB) (22)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所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通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中国是脓毒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较高的国家,2018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3 238万人死于脓毒症,占总病死率的12.6%,高出全球平均水平[2]。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和宿主免疫力等因素决定了脓毒症的进展和结果[3]。脓毒症早期,局部凝血激活导致微血管血栓形成有助于宿主防御感染病原体[4,5]。这种防御作用现在被称为"免疫血栓形成"。免疫血栓是以纤维蛋白为结构基础,活化的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s)、微粒和凝血酶、凝血因子等参与的复杂过程[5]。免疫血栓形成是凝血和先天免疫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果[6]。目前的观点认为,免疫血栓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袭[7]。然而,如果不加以控制,可导致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为主的临床综合征[5]。为此,本研究对脓毒症免疫血栓形成的关键分子及其在宿主防御中的潜在生理作用、免疫血栓失调作一综述。

  •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杨晶, 高青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2): 105-110.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3.02.003
    摘要 (253) HTML (0) PDF (678 KB) (2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脓毒症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和诊治提供一些临床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SAP的3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继发脓毒症将其分为脓毒症组(157例)和非脓毒症组(205例),探讨SAP继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SAP继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预测SAP继发脓毒症的效能。

    结果

    157例SAP继发脓毒症患者中检出331株病原菌,其中细菌共258株(77.95%)。脓毒症组及非脓毒症组SAP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白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D-二聚体、降钙素原、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T[比值比(OR)= 1.004,95%置信区间(CI)(1.001,1.008),P = 0.017]、APACHEⅡ评分[OR = 1.102,95%CI(1.040,1.166),P = 0.001]、住院时间[OR = 1.017,95%CI(1.000,1.033),P = 0.042]、机械通气时间[OR = 1.080,95%CI(1.027,1.136),P = 0.003]为SAP患者继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AUC分别为0.678、0.723、0.596、0.726,预测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0.5 U/L、15.5分、28.5 d、4.5 d。此外,脓毒症组患者的病死率较非脓毒症组显著升高[9.55%(15/157)vs. 2.44%(5/205),χ2 = 13.205,P = 0.001]。

    结论

    入院时AST > 60.5 U/L、APACHEⅡ评分> 15.5分、住院时间> 28.5 d、机械通气时间> 4.5 d的SAP患者易发生脓毒症。

  • 17.
    白塞病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并发主动脉窦瘤行Bentall术一例的护理
    陈霞, 郭慧洁, 孙千惠, 郑骏楠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 14 (02): 174-176.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1.02.018
  • 18.
    成人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在发热待查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江心蓉, 边俊玉, 段斯藐, 何剑琴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6): 510-516.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3.06.012
    摘要 (82) HTML (4) PDF (606 KB) (16)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origins,FUO)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但对诊断FUO的具体准确标准仍未有定论[1]。在1998年中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上,FUO被定义为:发热持续2 ~ 3周及以上,体温≥ 38.5 ℃,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2]。由于病因多样、临床症状不典型、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的缺乏,FUO的诊断和治疗有诸多困难。对于该病的延迟诊断会导致病情迁延,如病因诊断不明确,则会导致药物错用或经验性用药,延误治疗乃至加重病情、诱发致命性的并发症。目前认为,FUO的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经典FUO(感染、癌症、自身免疫和自身炎症性疾病以及其他原因);医院FUO;免疫缺陷相关的FUO和旅行相关的FUO[1]。其中相似而又不同的两类疾病——自身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占FUO病例的5% ~ 32%[1]。成人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systemic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s,SAIDs)是一类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免疫疾病,伴有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反应、IL-18反应或两者失调,往往具有周期性发热;而由于当前临床医生的了解度较低以及诊断的相关局限,诊断延迟可达7.3年[3],因此在FUO的病因诊断过程中及时考虑该病,对于早期明确诊断、优化治疗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 19.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的关键基因
    梁哲浩, 方明笋, 胡弘毅, 陶涛, 徐孝平, 孙华琴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 15 (05): 360-366.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2.05.002
    摘要 (755) HTML (0) PDF (1624 KB) (16)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关键基因。

    方法

    从基因表达谱(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0474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13例脓毒症ALI患者样本(ALI组)和21例脓毒症患者样本(脓毒症组)基因数据。使用limma包筛选两组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确定前10位hub基因。

    结果

    从GSE10474数据集中共筛选出11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5个上调基因,50个下调基因。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的基因主要富集在金属离子稳态、氧化应激、电离辐射等;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液泡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溶酶体膜等生物膜;这些基因主要与生物跨膜、泛素结合酶活性、蛋白络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激酶结合蛋白活性以及蛋白激酶抑制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磷脂酶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以及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PPI网络图筛选出了前10位hub基因,分别为CD4、CD74、髓细胞核分化抗原(MNDA)、髓细胞触发受体1(TREM1)、人白细胞抗原DRA(HLA-DRA)、细胞附着蛋白1相互作用蛋白(CYTIP)、凝血因子XⅢA链(F13A1)、血清胱抑素F(CST7)、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MAPK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DKN1A)。

    结论

    CD4、CD74、MNDA、TREM1、HLA-DRA、CYTIP、F13A1、CST7、MAPK1及CDKN1A是脓毒症诱导ALI的关键基因,可作为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的新靶点。

  • 20.
    预测脓毒性心肌病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柯晴潆, 沈延飞, 许强宏, 蔡国龙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1): 10-18.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4.01.002
    摘要 (246) HTML (5) PDF (1269 KB) (16)
    目的

    构建脓毒性心肌病(SICM)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

    方法

    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Ⅲ(MIMIC-Ⅲ)数据库,纳入符合SICM诊断标准的878例SICM患者。将所有纳入的患者按7 ∶ 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605例)和验证集(273例)。提取基本信息、生命体征、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等数据。在训练集中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变量,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SICM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DCA)来评价模型的临床实用性。

    结果

    根据LASSO回归法筛选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比值比(OR)= 1.024,95%置信区间(CI)(1.004,1.046),P = 0.023]、红细胞分布宽度(RDW)[OR = 1.164,95%CI(1.001,1.349),P = 0.046]、呼吸频率(RR)[OR = 1.048,95%CI(1.007,1.092),P = 0.023]、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OR = 4.472,95%CI(1.213,17.612),P = 0.026]和SOFA评分[OR = 1.147,95%CI(1.043,1.262),P = 0.005]均是影响SICM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在训练集中列线图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84,0.806),P < 0.001],在验证集中为0.739[95%CI(0.654,0.824),P < 0.001],具有中等程度的判别能力。训练集及验证集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拟合,表明列线图模型的实际值和预测值匹配程度高。DCA显示,验证集中阈值在0.1 ~ 0.9之间,训练集中阈值在0.1 ~ 0.8之间,列线图模型有较高的净收益。

    结论

    基于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预测SICM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方面具有中等的判别和校准能力,可用于指导临床,有利于改善SICM患者的预后。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