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S-ChE)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的相关性。
选择重症肺炎患者86例(重症肺炎组),根据住院期间内是否死亡将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40例)。并同期选择普通肺炎患者100例(普通肺炎)及健康体检者124例(对照组)为对照。采集所有病例进入ICU后24 h内S-ChE水平,并计算其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S-ChE水平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
重症肺炎患者组的S-ChE含量为(3 679 ± 1 433)U/L,普通肺炎组为(5 142 ± 1 884)U/L,对照组为(8 469 ± 1 377)U/L,重症肺炎组的S-ChE含量明显低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P均<0.05)。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组的S-ChE含量明显低于存活组[(2 748 ± 826)U/L vs.(4 489 ± 1 360)U/L,t=7.041,P<0.001],而APACHEⅡ评分[(26 ± 5)分vs.(16 ± 5)分,t=8.540,P<0.001]、MODS评分[(8.15 ± 2.49)分vs.(4.35 ± 2.01)分,t=7.832,P<0.001]则分别明显高于存活组。同时,重症肺炎患者S-ChE含量与APACHEⅡ评分(r=-0.437,P<0.05)、MODS评分(r=-0.337,P<0.05)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重症肺炎患者的S-ChE含量明显降低,其高低能反映重症肺炎患者病情的轻重,并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呈负相关。
探讨血浆和肽素浓度对急性创伤性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预测价值。
检测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2例颅脑损伤患者(脑外伤组)和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和肽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和tau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与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评价入院时GCS评分及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对PHI的预测价值。
脑外伤组患者血浆和肽素[(355 ± 124)pmol/L vs.(86 ± 30)pmol/L]、GFAP[(0.14 ± 0.05)pmol/L vs.(0.05 ± 0.03)pmol/L]、MBP[(0.61 ± 0.22)μmol/L vs.(0.23 ± 0.17)μmol/L]、NSE[(0.11 ± 0.04)nmol/L vs.(0.05 ± 0.03)nmol/L]、S100B[(15.5 ± 6.9)pmol/L vs.(2.6 ± 0.9)pmol/L]、UCH-L1[(66 ± 28)pmol/L vs.(10 ± 3)pmol/L]、pNF-H[(2.52 ± 0.71)pmol/L vs.(0.14 ± 0.11)pmol/L]和tau[(4.4 ± 1.6)pmol/L vs.(0.4 ± 0.3)pmol/L]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t=22.308、19.418、18.531、16.928、20.221、21.063、39.625、27.025,P均< 0.001)。入院时GCS评分与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均呈负相关性(r=-0.519、-0.478、-0.455、-0.422、-0.431、-0.408、-0.423、-0.421,P均< 0.001)。ROC曲线提示入院时GCS评分、血浆和肽素、GFAP、MBP、NSE、S100B、UCH-L1、pNF-H和tau浓度及对PHI均具有显著预测价值(P均< 0.05);且血浆GFAP(Z=2.693,P=0.007)、MBP(Z=2.551,P=0.011)、NSE(Z=2.397,P=0.017)、S100B(Z=2.446,P=0.014)、UCH-L1(Z=2.558,P=0.011)、pNF-H(Z=3.050,P=0.002)和tau浓度(Z=2.597,P=0.009)的AUC均显著小于入院时GCS评分的AUC,而血浆和肽素浓度和GCS评分对PHI的预测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8,P=0.165)。
血浆和肽素浓度预测PHI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评价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个体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72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用PCR及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患者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将患者分为基因指导组(34例)和常规对照组(38例)。基因指导组根据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联合会(IWPC)模型和基因型计算华法林预测量,连续给药该剂量3 d,对照组予以3 mg/d华法林持续3 d,于第4天开始两组患者根据INR及临床经验调整华法林药量。所有患者随访12周,在第1,4,6,8,10,12,14,21,28、42、56和84天测INR值,并记录随访期间患者每日服药量。
两组患者在VKORCl和CYP2C9基因型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941,P=0.919)。与对照组相比,基因指导组INR首次达目标范围时间[(8.8 ± 3.6)d vs.(10.7 ± 2.9)d;t=2.481,P=0.016]及达稳定剂量时间较短[(14.3 ± 6.1)d vs.(19.2 ± 6.5)d;t=3.252,P=0.002],2周内达稳定剂量比例较高(19/34 vs. 12/38,χ2=4.323,P=0.038)。同时两组患者INR均值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16,P<0.001),且在第4、6、8、10、12、14、19、21、28天两组INR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个体化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更快达INR目标范围及华法林稳定剂量,在抗凝治疗早期具有指导作用。
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凋亡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将6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方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和穿刺盲肠外,其余手术步骤相同,乌司他丁组小鼠术后30 min尾静脉给药100 000 U/kg。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reg的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IL-4、干扰素γ的水平。
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小鼠CD4+CD25+Treg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 ± 1.0)%、(10.9 ± 0.8)%、(13.7 ± 0.8)%,F = 10.236,P = 0.030],且乌司他丁组小鼠显著低于假手术组,而高于模型组(P均< 0.05)。同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乌司他丁组IL-2[(352 ± 76)、(172 ± 59)、(249 ± 64)ng/L]和干扰素γ[(177 ± 25)、(56 ± 14)、(109 ± 18)ng/L]均显著下降,而IL-4显著升高[(46 ± 15)、(328 ± 81)、(242 ± 62)ng/L],且与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组IL-2和干扰素γ均明显升高,而IL-4明显降低(P均< 0.05)。
乌司他丁可诱导脓毒症小鼠Treg细胞凋亡,上调IL-2和干扰素γ,降低IL-4水平。
探讨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全脾或部分脾切除术对外伤性脾破裂(TSR)患者的疗效。
收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17例TSR患者,结合术前CT检查和术中腹腔镜探查,并根据2000年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制订的脾损伤分级标准确定脾损伤等级,再行全脾切除或部分脾切除,并观察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
17例患者中Ⅰ级脾损伤3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8 ± 12)min,平均回输自体血(750 ± 23)ml,平均出血量(220 ± 45)ml。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 d内肛门恢复排气并恢复饮食,平均住院(11.7 ± 2.1)d,且术后随访无相关远期并发症发生。
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全脾或部分脾切除术治疗TSR患者安全有效。
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应用于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
选择SAP并发ARDS的患者57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29例,采用PICCO监测下的液体输注;对照组为28例,采用传统液体输注。对两组患者ARDS的发生率、应用血管药物的比例、气管插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治疗0~<6 h、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ARDS发生率[17.24%(5/29)vs. 42.85%(12/28),χ2=4.47,P=0.045]、气管插管率均较低[6.90%(2/29)vs. 28.57%(8/28),χ2=4.63,P=0.041],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短[(5.8 ± 2.7)d vs.(9.1 ± 3.7)d,t=4.01,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须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4/29 vs. 7/28,χ2=1.15,P=0.330)及病死率[10.34%(3/29)vs. 17.86%(5/28),χ2=0.47,P=0.6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0~<6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治疗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 0.05)。
PICCO可对SAP合并ARDS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进行快速准确的指导,能充分扩容以避免其肺损伤。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机制及姜黄素的干预作用。
将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不同造模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百草枯中毒组、姜黄素干预组,每组大鼠40只。百草枯中毒组腹腔注射百草枯15 mg/kg,姜黄素干预组腹腔注射姜黄素200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百草枯15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百草枯中毒组及姜黄素干预组于染毒后(对照组于腹腔注射后)3 h、6 h、24 h、3 d、7 d分别随机抽取8只大鼠取材。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的表达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分光光度计比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变化。
染毒后6 h、24 h、3 d、7 d,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中毒组和姜黄素干预组肺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F = 136.928、32.282、52.008、30.940,P均< 0.05),丙二醛(F = 132.896、64.988、30.622、30.192)、MPO(F = 34.738、202.578、122.019、119.626)含量升高(P均< 0.05),而SOD活力降低(F = 34.738、202.578、122.019、119.626,P均< 0.05);与百草枯中毒组相比,姜黄素干预组各时间点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量、丙二醛及MPO含量均降低(P均< 0.05),肺组织SOD活力均升高(P均< 0.05)。
氧化应激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过程的启动可能是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之一,姜黄素可能通过阻止该过程减轻肺损伤的程度。
评价重症监护病房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956例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术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入镜途径、操作目的、治疗疗效、痰培养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956例危重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术共1 321次,929例经人工气道入镜,25例经鼻腔入镜,2例经口入镜。操作目的以清除分泌物和治疗肺不张为主,占95.08%(909/956),852例肺部感染患者以抗生素联合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术清除分泌物1 126次,术后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89.12%(852/956);57例肺不张患者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术直视下吸引、灌洗142次,有效率91.23%(52/57)。同时,镜下留取分泌物送培养437例,培养阳性289例(阳性率66.13%)。并发症主要为低氧血症,心律失常,术后气道出血,无严重不良反应。
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有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