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总编推荐

    文献分类

    Loading ...
共找到 6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通过线粒体自噬减轻大鼠局灶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周密, 张琼, 王强, 覃兆军, 舒爱华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4): 241-246.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0.04.001
    摘要 (123) HTML (7) PDF (615 KB) (0)
    目的

    探讨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通过线粒体自噬减轻大鼠局灶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方法

    将105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远端缺血后处理组(B组)、缺血再灌注+远端缺血后处理+等渗NaCl溶液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远端缺血后处理+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组(D组),每组各21只大鼠。假手术组仅暴露和游离右侧颈动脉,A、B、C、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B、C、D组大鼠于再灌注开始夹闭双侧股动脉实行3个循环的10 min缺血/10 min再灌注,C、D组大鼠在缺血前5 min分别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等渗NaCl溶液和3 mg/kg的Mdivi-1。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量表(NDS)评分、脑梗塞体积百分比、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比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及15-F2t-Isoprostane的表达水平。

    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未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塞。A、B、C、D组大鼠NDS评分[(2.8±0.6)、(1.6±0.4)、(1.6±0.5)、(2.5±0.5)分]和脑梗塞体积百分比[(48±3)%、(28±4)%、(28±4)%、(4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39.237、53.278,P均< 0.001),且B、C组大鼠NDS评分和脑梗塞体积百分比均较A、D组显著降低(P均< 0.05)。假手术组、A组、B组、C组及D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2.3±0.8)%、(54.6±5.2)%、(29.3±3.1)%、(29.8±3.3)%、(51.2±4.5)%]、LC3-Ⅱ/Ⅰ比值[(0.13±0.03)、(0.32±0.05)、(0.53±0.06)、(0.48±0.08)、(0.35±0.06)]、SOD [(168±19)、(92±13)、(162±21)、(165±23)、(94±15)U/mg]、丙二醛[(4.22±0.28)、(8.41±0.42)、(5.14±0.27)、(5.26±0.31)、(7.93±0.44)nmol/mg]及15-F2t-Isoprostane [(179±86)、(389±105)、(208±89)、(215±85)、(364±103)mg/g]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54.658、32.358、59.677、46.195、193.962,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A、B、C、D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LC3-Ⅱ/Ⅰ比值、丙二醛及15-F2t-Isoprostane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A、D组大鼠SOD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均< 0.05);与A、D组比较,B、C组大鼠LC3-Ⅱ/Ⅰ比值和SOD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丙二醛及15-F2t-Isoprostane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0.05)。

    结论

    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增加线粒体自噬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2.
    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信号通路的表达及白藜芦醇的干预研究
    赵萱, 徐桂萍, 王晓丽, 付鹃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4): 247-252.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0.04.002
    摘要 (86) HTML (0) PDF (723 KB) (0)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在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对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将2型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60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I/R组、白藜芦醇(R)组、白藜芦醇+ EX527(RE)组,每组各15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恢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I/R损伤模型。R组及RE组大鼠于术前7 d连续腹腔注射白藜芦醇15 mg/kg,假手术组及I/R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等渗NaCl溶液,RE组大鼠于缺血前15 min尾静脉注射EX527 1 μg/kg。于再灌注120 min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随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并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HE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轻度断裂、水肿,少量炎症细胞浸润;I/R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杂乱,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R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相对整齐,偶见核固缩;RE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杂乱,核固缩现象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假手术组大鼠无心肌梗死发生,I/R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占比为(51 ± 6)%,R组大鼠占比为(37 ± 4)%,RE组大鼠占比为(41 ± 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60.703,P < 0.001),R组及RE组大鼠心肌梗死的占比面积均显著小于I/R组大鼠,且R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占比更小(P均<0.05)。各组大鼠血清LDH、CK-MB、丙二醛、SOD、SIRT1、Nrf2及HO-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44.101、158.545、53.682、99.273、50.121、59.153、143.702,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R组、RE组大鼠的LDH、CK-MB及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升高,SOD活性、SIRT1、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I/R组比较,R组及RE组大鼠的LDH、CK-MB及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SOD活性、SIRT1、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LDH、CK-MB及丙二醛含量在R组大鼠更低,SOD活性、SIRT1、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在R组大鼠更高(P均<0.05)。

    结论

    白藜芦醇可通过促进SIRT1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来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I/R损伤。

    CSCD(1)
  • 3.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毛俊, 许耀强, 陈炎, 贺彦, 范祥明, 程沛, 苏俊武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4): 253-257.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0.04.003
    摘要 (111) HTML (0) PDF (596 KB) (1)
    目的

    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进行TAPVC术的153例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出现LCOS,将患儿分为LCOS组(50例)和无LCOS组(103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APVC术后LCOS的影响因素。

    结果

    LCOS组患儿围手术期病死率显著高于无LCOS组[22.0%(11/50)vs. 3.9%(4/103),χ2 = 12.493,P < 0.001]。LCOS组和无LCOS组患儿年龄[3(1,5)个月vs. 5(2,12)个月,H = 2.722,P = 0.006]、体质量[5.2(4.5,6.0)kg vs. 6.0(5.0,8.0)kg,H = 3.519,P < 0.001]、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15(13,17)mm vs. 18(15,23)mm,H = 4.170,P < 0.001]、术前房间隔缺损大小[6(4,8)mm vs. 8(6,11)mm,H = 3.368,P = 0.001]、术前血氧饱和度[85(80,86)% vs. 85(82,87)%,H = 2.168,P = 0.030]、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00(75,137)min vs. 88(70,109)min,H = 2.459,P = 0.014]及是否延迟关胸(χ2 = 4.484,P = 0.03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年龄、体质量、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前房间隔缺损大小、术前血氧饱和度、延迟关胸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值比(OR)= 0.851,95%置信区间(CI)(0.732,0.989),P = 0.035]、术前血氧饱和度[OR = 0.901,95%CI(0.829,0.979),P = 0.014]是行TAPVC术后出现LCOS的保护因素,而术中体外循环时间[OR = 1.012,95% CI(1.001,1.022),P = 0.028]是其危险因素。

    结论

    应密切关注TAPVC患儿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氧饱和度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若发现LCOS的征象,应尽早干预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 4.
    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列线图的建立及应用
    陈清, 胡雨峰, 林素涵, 陈玉熹, 潘景业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4): 258-263.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0.04.004
    摘要 (86) HTML (0) PDF (670 KB) (0)
    目的

    建立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列线图,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7日至2020年2月14日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将116例患者分为轻型组(4例)、普通型组(90例)、重型组(18例)和危重型组(4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比较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用R语言软件建立可视化的回归列线图,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该列线图的效能。

    结果

    轻型组、普通型组、重型组和危重型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年龄[(39 ± 11)、(43 ± 12)、(53 ± 13)、(60 ± 8)岁,F = 5.815,P = 0.001]、C反应蛋白质[1.7(0.6,7.1)、7.9(2.9,21.6)、28.4(13.9,42.5)、61.7(44.7,79.8)mg/L,H = 8.424,P < 0.001]、红细胞比容[(36 ± 5)%、(41 ± 4)%、(39 ± 4)%、(37 ± 5)%,F = 4.344,P = 0.006]、血小板计数[318.0(251.0,409.0)× 109/L、180.5(140.0,225.5)× 109/L、162.0(130.0,222.8)× 109/L、108.5(82.0,103.0)× 109/L,H = 7.225,P < 0.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6.0(15.5,19.5)、23.0(19.0,31.0)、34.5(26.3,55.0)、39.5(29.0,82.3)U/L,H = 6.159,P = 0.001]、白蛋白[(44 ± 6)、(43 ± 16)、(39 ± 3)、(33 ± 4)g/L,F = 9.508,P < 0.001]和乳酸脱氢酶[142.5(107.8,189.3)、198.0(159.5,238.0)、295.0(251.0,323.0)、369.5(295.2,436.3)U/L,H = 14.225,P < 0.00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年龄、C反应蛋白质、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乳酸脱氢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比值比(OR)= 0.756,95%置信区间(CI)(0.581,0.982),P = 0.036]和乳酸脱氢酶[OR = 1.019,95%CI(1.007,1.032),P = 0.002]为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软件得到可靠直观的列线图。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对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曲线下面积(AUC)= 0.903,95%CI(0.831,0.975),P < 0.001]、单独预测危重型患者[AUC = 0.974,95%CI(0.932,1.000),P < 0.001]、单独预测重型患者[AUC = 0.848,95%CI(0.759,0.937),P < 0.001]均具有优秀的预测能力。

    结论

    该列线图可以早期并有效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严重程度,可能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的一项实用工具。

    CSCD(1)
  • 5.
    IG4电磁导航系统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在肺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曾晖, 章浙伟, 严兴, 邵国良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4): 264-269.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0.04.005
    摘要 (213) HTML (0) PDF (616 KB) (0)
    目的

    评估IG4电磁导航系统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125例拟行肺穿刺活检术的肺占位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及磁导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磁导组采用IG4电磁导航系统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质(CRP)以及肺癌相关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并对两组患者间肺穿刺活检术中定位时间、穿刺针调整次数、扫描次数、接受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病理诊断敏感度以及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穿刺前白细胞计数、PLT、INR、APTT、PT、ALT、血肌酐、CK-MB、CRP、NSE、SCCA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同时,磁导组患者在穿刺术中定位时间[(9.5 ± 2.6)min vs.(13.6 ± 4.1)min,t = 6.584,P < 0.001]、调针次数[(3.0 ± 1.3)次vs.(3.8 ± 1.8)次,t = 2.662,P = 0.009]、扫描次数[(3.9 ± 1.2)次vs.(5.8 ± 1.8)次,t = 6.853,P < 0.001]、DLP[(291 ± 167)mGy × cm vs.(407 ± 307)mGy × cm,t = 2.622,P = 0.010]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磁导组患者气胸发生率[15.87%(10/63)vs. 33.87%(21/62),χ2 = 5.204,P = 0.023]及出血发生率[20.63%(13/63)vs. 38.71%(24/62),χ2 = 4.899,P = 0.02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两组患者病理诊断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66%(52/58)vs. 96.36%(53/55),χ2 = 1.931,P = 0.165]。

    结论

    IG4电磁导航系统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在安全性及对患者的伤害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6.
    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同时检测常见病原真菌方法学的建立及诊断价值
    朱芳, 朱以军, 胡益飞, 倪红英, 单小云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4): 270-276.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0.04.006
    摘要 (363) HTML (0) PDF (791 KB) (1)
    目的

    建立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并评价其同时检测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及新型隐球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建立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并对其检测体系进行优化。收集临床高度怀疑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各类临床样本179例,其中血液65例、深部痰液35例、尿液30例、脑脊液18例、胸腹水12例、肺泡灌洗液10例、新鲜肺组织9例。通过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实验验证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的检测性能,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方法的诊断效能。

    结果

    建立的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可同时检测8种常见病原真菌,包括4种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3种曲霉菌(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和新型隐球菌。其最低检测限为1 × 104 cfu/mL,且常见细菌无扩增反应,重复性实验解链温度波动小于0.5 ℃。179例临床样本中,以培养法、镜检法、病理诊断等"金标准"方法诊断IFI阳性为112例,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阳性为96例。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同时检测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及新型隐球菌的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970,阳性预测值为0.980,阴性预测值为0.802,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置信区间为0.868 ~ 0.959,P < 0.001。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可快速、准确、高通量同时检测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及新型隐球菌,对于IF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